高三月考作文:“振村”与“保城”

编辑员222022-12-26

【月考作文题目】
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
材料一:每年春节期间,随着数以万计的进城务工、创业的农民带着家人回老家过年,不少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减少,出租车难觅踪影,快递业务停摆,卖菜摊担基本消失,许多小饭店、小商店、小理发店关门。

材料二:各种建筑工地,农民工是主流;各地环卫工人,农民占多数;各级各类学校的保安大叔、保洁阿姨、食堂大师傅,大多是农民。

材料三:要求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。习近平说,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%以上,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。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、留守的农村、记忆中的故园。

材料四:农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,如:撂荒现象普遍,麻将赌博泛滥,基础教育水平偏低,文化生活比较贫乏,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,“空心化”现象多有存在。

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、联想与思考?请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
【文章选读】

“振村”与“保城”

1614班 黄佳彬

指导教师:王迎

俗语有云: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

农民的大量入城,正是此语之体现。当今时代,城市的发展与稳定缺少不了农民的帮助,农民们担任着许多基础但不可或缺的职业。每当春节来临,偌大的城市中,流动人口开始大幅减少,大有几番“人去楼空”之感。维持着人们基本生活的菜摊、小饭店、食堂等也相继停止营业,使城市中同样需要过年的人们不得不提前准备好年货。

当然,这并非指的是城市单方面依靠农民,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依赖着城市。城市为到来的农民们提供了许多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岗位,大多数经营者也乐意接受他们。以工地上的农民工为例,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,这种需要人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的行业薪酬越来越高。同样当工人,农村人的身体素质可能好过城市人,但其所需的薪酬却仅为其三分之二甚至更低,这种现象在外地农民工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。外地农民工往往缺钱需钱,做事又实在,被包工头们奉为上乘之选。而对于农民工们来说,尽管钱略少,但相比在农村务农的收入也是可以接受的。虽然他们以这样的心态继续工作着,但其间却暗含着一些矛盾与差距,使人隐隐担忧。

庆幸的是,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摆在了农民们的眼前——回村去。在一些于城市增长了眼界与能力的农民的带领下,回村发展。这不仅可能使农村、农民的经济水平得到更长足的发展,也符合目前农民们由于文化水平限制下的基础职业低薪困境,响应了“乡村振兴”战略的号召。

但这一步的迈出是十分艰难的。由于多年以来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失,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撂荒现象,但这仅仅是一个小问题。更为严重的是资金的逐渐丰裕与文化教育水平停滞间的不协调问题。农民们的外出打工和政策上的贫困补助,使一部分资金流入农村,却难以在农村体现出最大的效果。村中的农民们口袋子中渐渐有了余钱,却不懂得如何使用,于是在某些不良习性与外力的引导下走上歧途:赌博成性、大办红白喜事、陷入非法传销……不久便挥霍一空,最后又回到了原点。所以,振兴乡村首先要把重心押在教育上,大力发展学校等基础教育设施,或者直接将孩子们送往邻近的城市上学;其次才是着力于办特色产业发展经济,吸引投资。

可若是农民们都回到了农村中,城市的基础服务怎么办呢?这便生发出一个“保城”的问题。要在不影响城市发展的条件下,使乡村振兴起来,的确需要一个过程。在农民回村发展的过程中,必定需要不断探索,而找到其中的那一个关键平衡点就至关重要了。在不远的将来农民们将发展为两种类型:一类是未返乡的农民,他们在将来很大可能会转化为城市人口,与此同时他们也成为了沟通城乡的重要桥梁,我们可以暂且把他们称为“保城派”。“保城派”在城市中可以继续从事基础服务行业的工作,也可作为未来乡村的“门面”。另一类便是“振村派”,他们将发展出一些产业链:种植、收获并加工果蔬等原材料,再经由部分“保城派”于城市中的店面卖出,亦可由网上订购直接送达买家。

总之,发展道路千万条,稳打稳扎第一条,循序渐进地发展,勇进而不冒进,既保证了城市,又发展了农村,人们的文化物质水平赶上了、协调了,问题便趋于解决了。

那么在不远的将来,“城”与“村”不再是富裕与贫穷的代名词,亦或是文化素质的高下体现者,而仅仅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罢了。

《高三月考作文:“振村”与“保城”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导出文档
复制全文
导出文档

相关作文